聊城无缝钢管厂把300公里铁路用无缝钢管出全国先进水平
南起武东,北至工业港,东、西干线环绕厂区,一个个站舍、道口点缀其间,一条条铁路连接起站舍、道口,纵横交错,织就一张300公里铁路运输网。
每天,在这张运输网上,运输部干部职工秉承着“百捣不厌,千挑不烦”的服务理念,以大质量观和大成本观兑现服务承诺,为公司原料、产品运输日夜奔忙。
今年以来,运输部改革创新机制,再造业务流程,以技术提升运输信息化,加快提质增效进程。1至7月,完成铁路运输量4042万吨,机车综合能耗178公斤标煤/万吨·公里,全员劳动生产率2.14万吨/人,均位居全国冶金行业前列。
在“激”与“逼”之间,改革机制转观念
“一个项目虽然很小,但这是一个方向,只要你们能拿下来,奖励上不封顶。”该部主任、党委书记这样阐述承包经营中“激”和“逼”的关系。“要通过‘激’与‘逼’,来改革创新机制,转变职工的观念,推进提质增效工作的深入开展。”
在运输部,通过改革激励考核和竞争上岗机制,建立以效益为导向,以岗位贡献和工作绩效为分配要素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。加强对岗薪工资执行及奖励分配机制的完善,通过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来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,保证薪酬科学合理发放。
运输部职工自制备件
成本费用特别是修旧利废、备件自制等工作指标被细化成一个个小项目,按照“先修复,后自制,先利用,后外购”原则,分解到站段部室,落实到班组和个人,将控制落实情况与工资总额挂钩,“激”起职工潜能。运输部每年轮对更换60根左右,价值高达150万元,车辆段熊昌宜、胡勇等人,探索采用堆焊的办法,上半年已经完成36对,让“报废”的轮对“重新上岗”。
有的项目甚至提出“材料备件费用为零”的“无理”要求,通过自我加压与“强行”加压,引导职工转变观念,“逼”职工脑洞大开。在四场五场信号操作集中改造工程中,原本计划外委的项目被通号段以不低于国铁标准的施工质量拿下。
|